“盐”素有“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国之大宝”的美誉。它除了是调味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维持大家生命的必需品。盐的化学名称叫氯化钠,是人体细胞内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新陈代谢关系密切。对维持人体酸碱度的平衡,保证细胞适应生长,促进血液循环、心脏跳动和肌肉活动,保证人体水分对常温的调节和平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几天或者几个星期不吃一点盐,会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
盐除食用外,还有许多其他功用。如在医药方面,盐可以治疗消化病、髋骨病、关节炎、偏头痛等疾病。早在《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以咸养脉”的记载,管子曾在《管子•轻重甲篇》中指出“无盐则肿”。这是对盐的保健功能的较早记载。《本草》曾说盐能“去烦热,明目镇心,清胃中食饮热结。”蜂蜜能治“心腹邪会,益气补中,润脏腑,调脾胃养脾气,除心烦。”可见朝盐晚蜜,这种简单可行的养生方法,在我国古代民间就广泛流行了。目前,中国每年的盐产量已达8000多万吨,但是只有10%供人们食用。其他绝大部分用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工业上,制革、清洗烟道、焊接管线、陶瓷、肥料、纺织等都少不了盐。
我国产盐历史十分悠久。传说在神农氏时代,宿沙氏煮海为盐,即所谓“宿沙作煮盐”,开创了海盐生产的历史。历史上是否真有宿沙氏其人,尚不可断定,但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用海水煮盐智慧者的化身。我国最早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的,“盐”字的繁写体含有“卤”字,意为在器皿中煮卤,时间约在炎帝与黄帝之间。后来有了盐井,从汉代起,开始利用盐池取盐。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上,东部出海盐、中部出井盐、西部出湖盐,因盐而兴的城镇贯穿东西南北,如西藏的盐井县、新疆的盐湖镇、四川的盐源县等。江苏的盐城、四川的自贡、山西的运城自古就有“盐都”、“盐池”、“盐城”之称,而这三座城市分别是海盐、井盐、湖盐的代表。大家现在食用的盐多为海盐,西南、西北地区则用池盐和井盐。
由于盐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历朝历代都对盐实行严格管理,制定专门的法律。周朝时有一个官职叫“盐人”,即掌管盐政之官。春秋战国时,哪个国家盛产盐,哪个国家就富强。吴国就是靠煮东海之水为盐而兴国的。食盐专营制度发明者管仲凭借这一制度,使食盐成为齐国的“化学武器”,并成为当时的霸主。到汉武帝时设立盐法,实行官盐专卖,禁止私产私营。规定凡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割掉左脚趾。以后历代王朝都遵从汉制,盐务由中央统治机构直接管理。汉代由中央政府的大司农管理,唐代由户部管理,宋代特设提举盐事司管盐,元代由中书省管理,清代设巡盐御史,中央下面有专门的、严密的管理体系,地方官员不得插手。销售则由盐务管理机构选定、批准的盐商经办。普通百姓如果违禁制盐、运盐、贩盐,则要受到重处。北洋政府设盐场知事,其职衔不低于当地的县令。新中国成立以后,食盐实行专营,直到2014年,国家发改委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说到盐在食品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陆文夫在《美食家》一书中,主人公朱自治对盐是百味之首作了精辟的阐述。说做菜最大的讲究便是放盐,忘记了放盐,就淡而无味,盐一放,什么鲜香滑脆的口感全来了。“盐把百味吊出之后,它本身就隐而不见,从来也没有人在咸淡适中的菜里吃出盐味,除非你是把盐多放了,这时候只有一种味:咸。完了,什么刀功、选料、火候,一切都是白费!”、 “这放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人、因时而变。一桌酒席摆开,开头的几只菜要偏咸,淡了就要失败。为啥,因为人们刚刚开始吃,嘴巴淡,体内需要盐。以后的一只只菜上来,就要逐步地淡下去,如果这桌酒席有四十个菜的话,那最后的一只汤简直就不能放盐,大家一喝,照样喊鲜。因为那么多的酒和菜都已吃了下去夕身体内的盐份已经达到了饱和点,这时候最需的是水,水里还放了味精,当然鲜!”
民谚中,有许多强调养生的含盐谚语。如“ 早喝盐汤如参汤 , 晚喝盐汤如砒霜”,意谓早晨饮杯淡盐水可以迅速被机体吸取 , 起到稀释血液、增加血流量、预防脑血栓和动脉硬化的功效。晨饮淡盐水也是预防习惯性便秘及养生保健的好方法。此外还有“少盐多醋 , 少车多步”和“少盐多醋 , 能够长寿”的说法。可见,强调“少盐”是健康食用盐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说长期过量摄入食盐,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如血压升高、动脉硬化、诱发哮喘及消化系统癌症、骨质疏松等。同时,盐摄入量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还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使皱纹增多等。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以不超过6克为宜。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北方居民每人每天大约摄入食盐15?18克、南方居民约为10?12克,大大超过了世卫组织推荐的健康标准。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肾病患者、白内障患者、儿童等人群,更应注意食盐的摄入量。因此,在佐餐时要纠正口味过重的不良习惯,每餐按量将食盐加入菜肴,控制摄入的食盐总量,尽量减少酱菜、腌制品的食用;此外,可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既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又有助于适应少盐食物。科学饮食、健康人生,大家应从“盐”做起。梁杰